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463篇
  免费   1493篇
  国内免费   1779篇
教育   43090篇
科学研究   12279篇
各国文化   143篇
体育   5669篇
综合类   4412篇
文化理论   42篇
信息传播   20100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235篇
  2022年   873篇
  2021年   1320篇
  2020年   1648篇
  2019年   1279篇
  2018年   1169篇
  2017年   1225篇
  2016年   1392篇
  2015年   1903篇
  2014年   4967篇
  2013年   6549篇
  2012年   6713篇
  2011年   7310篇
  2010年   5170篇
  2009年   4829篇
  2008年   5427篇
  2007年   6181篇
  2006年   6466篇
  2005年   5749篇
  2004年   4472篇
  2003年   3824篇
  2002年   2728篇
  2001年   2098篇
  2000年   1088篇
  1999年   387篇
  1998年   176篇
  1997年   149篇
  1996年   112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目的/意义] 以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立体阅读推广为例,探讨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立体阅读推广模式。[方法/过程] 论述高校图书馆开展中华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意义及采用立体阅读模式的必要性,从活动准备、活动内容和特点、活动效果评价三方面阐述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工作。[结果/结论] 提出高校图书馆以立体阅读模式开展中华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策略。  相似文献   
22.
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集成架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针对当前各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多源异构数据,设计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集成架构。[方法/过程] 在充分分析公共文化大数据资源的基础上,对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的类型与分布进行分析,结合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的应用场景,设计公共文化大数据集成的架构。[结果/结论] 提出一个由数据来源层、系统集成层、数据融合层、存储层、应用层五个层次构成的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集成架构,并对其中的采集、存储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3.
[目的/意义] 分析澳大利亚数字人文项目特征,总结澳大利亚数字人文项目概况,获取对我国数字人文的建设性意见。[方法/过程] 运用网络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澳大利亚数字人文项目开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项目概况并梳理其发展阶段和各阶段代表性项目,按照研究方法和方向的不同进行分类,同时根据项目成果和影响力建立分析评价体系来获取有价值的特征,并据此讨论为丰富我国数字人文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借鉴的诸多意见。[结果/结论] 澳大利亚数字人文项目整体阶段特征明显、意义显著,本文总结出其项目的社会服务、图书馆深度参与、创新合作共享等特征,针对我国数字人文提出加大投入、释放图书馆潜力和形成特色的主要意见。  相似文献   
24.
[目的/意义] 系统回溯国内图书馆新媒体移动服务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案例,总结理论研究进展和实践应用中的共性特征与优势经验,剖析当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方法/过程] 以"中国科讯"为研究案例,总结其在服务路径、服务方式与服务能力方面的实践探索。[结果/结论] "中国科讯"有效解决了国内图书馆新媒体服务定位不明确、不清晰、不全面的三个问题。图书馆需要加快传统新媒体移动服务逐步向集成多种功能的新媒体移动服务转变。  相似文献   
25.
以体育课堂作为德、智、体、美、劳人才的全面培养的核心因素为点,从高校公共体育课堂出发,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专家访谈法及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从多元化的教学角度、模块化的教学构成为研究主体,探寻多元化自主模块教学模式在高校公共体育课堂的可行性及可持续性,为新时代下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及教学理念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26.
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以美国7所大学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美国这7所大学的体育学科发展现状、内涵、世界排名、学科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美国这7所大学设置的体育学科具有综合性特点,体育学研究更多地体现出相关母学科理论在体育学中的运用、侧重指导实践、与科技密切相关、体育科研的国际合作融合度高。得到启示:中国的体育学需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体育学研究需拓宽国际视野,体育科研需加强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中国高校体育学科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7.
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逐步普及,使得情报学难以避免人工智能的融合趋势,无论这种融合是主动为之或是被动选择。然而学界对人工智能时代情报学学科的发展走向并未予以充分探讨,大部分研究均将焦点置于大数据与下一代互联网环境中进行论述。本研究将人工智能时代情报学学科走向解构为"本体论""感知论""方法论""服务论"四个论题,对每个论题借由理论面向与实践面向的二分法展开阐释,并从整体视角上提出应在人工智能洪流中找准情报学定位,不能忽视"人"在情报学中的价值以及重视跨学科融合、跨领域应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8.
《争取持久和平,争取人民民主!》是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欧洲九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为了一致行动而建立的情报局机关刊物。该刊物对新中国初期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及成就进行了大量宣传与报道,对加强我国与世界其他爱好和平、渴求民主的各国人民加强互信、长存友谊贡献很大,也对当前学者研究新中国初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成就和经验等提供了原始史料,学术研究意义也很重大。但是,目前对这份刊物及其发挥过的重大作用了解的人少之又少,时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对其创刊与发行的历史过程进行回顾、宣传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全貌进行展示、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作用进行肯定,意义都很重大。  相似文献   
29.
近年来,日本有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开始尝试将馆藏珍贵文献资源进行数字化并在网上公开服务。但从数字人文学角度而言,这些资源存在着"使用范围与规范不明确""公开的数据格式不统一""数字资源的搜索手段不完善"等种种问题,因而可能无法为读者提供有效的服务。"京都府立图书馆珍贵文献收藏"项目是将京都府立图书馆馆藏珍贵文献进行数字化并在网上公开服务,于2019年3月推出第一期,内容为明治时期到战后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联合国军占领时期)面向外国游客、以京都为主的城市观光指南。该项目采用了CC0协议(创作共用协议零权利协议)使用许可、DOI机制(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IIIF(国际化图像互操作框架),均为世界标准,开创了日本图书馆领域的先河,今后将向全国推广。此次报告我将介绍本系统研发的过程、系统构建的细节。我们还询问了市民与人文学专家的实际使用感受、系统的使用效果与改善意见,也将一并向各位介绍。  相似文献   
30.
ABSTRACT

Background: Cycling has gained more attention as an important lifelong physical activity. Learning to cycle independently without assistance is a milestone for most children that requires time and practice to master. Cycling was recently added to the motor development model and so a valid and reliable measure of cycling ability is required to allow accurate assessment of the skill. Cycling has many health benefits along with being a commonly reported physical activity globally and therefore is an important skill to promote in early childhood and throughout life. To date, there are no measurement tools examining the developmental process to independent cycling in the early childhood years. The current study aimed to develop and assess the inter-rater and test-retest reliability of the ‘KIM Cycling Scale’.

Methods: Development of the scale occurred in four phases: (1) development of criteria and stages, which used observation of children when learning to cycle and expert panels to develop the initial developmental stages, (2) review of instructions and criteria and pilot inter-rater and test-retest reliability, to ensure that the scale could be used as a standalone scale without requiring further instructions (3) cycling intervention, which allowed assessment of the developmental nature of children along the scale as they learn to cycle independently and to assess typical and alternate routes to independent cycling and (4) inter-rater and test-retest reliability.

Results: Ninety children took part in phase 1, thirty-six children took part in phase 2, seventy-four children took part in phase 3 and one hundred and forty-nine children took part in phase 4. All three hundred and forty-nine children were between 2 and 6 years. The developed scale included eight stages in total. The scale was found to have excellent inter-rater reliability (ICC?=?0.97, 95% CI?=?0.96–0.98) and good to excellent test-retest reliability [(ICC?=?0.91, 95% CI?=?0.87–0.94) & (ICC?=?0.90, 95% CI?=?0.85–0.93)]. Typical routes to independent cycling along the scale were examined and reported as being step-wise on all occasions except one where a two stage jump was as common as the step-wise route. Alternate routes were also reported.

Conclusion: The current study developed a reliable measurement tool for assessing children between 2 and 6 years of age on the developmental process to independent cycling. Having a cycling scale will allow teachers and practitioners to assess competence in cycling and moreover, track changes in skill development. Furthermore, parents could also use the scale to better understand and better asses their child’s progression when learning to cyc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